2016年7月,永州蔬菜种植基地以600元/亩的租金在胜利村流转土地进行发展,“‘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群众不仅土地流转有钱收,每年还有分红,还能够到基地去工作。”胜利村党组织书记农集福高兴地说。近年来,永州镇组织38名党员干部发挥“五员”作用,通过实施“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综合整理及流转,综合山区农业发展实际,解决农村土地“细、碎”问题,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水平,提高蔬菜优质率和高产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使之成为永州镇“田成方、菜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当好“调研员”
近年来,永州镇积极将土地流转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特别是做好土地流转的管理服务工作,在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的同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同时,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土地流转方案制定和出台的过程中,永州镇共有38名党员参与了土地流转动员工作,利用晚饭后时间到群众家里开展工作,了解胜利村各屯土地地理环境和质地情况,提供土地面积和人口信息,以及土地是否连片、交通、水利、投入成本情况,为党委、政府提供调研意见建议。
当好“代言员”
永州镇积极组织镇政府党员、村“两委”及各屯屯干要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抓好典型示范宣传,使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农民推进土地流转的信心和动力,推动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将闲置土地流转出来。例如,该镇党员干部利用晚上时间,积极入户了解群众对土地流转方面的想法和诉求,掌握群众对土地流转支持和反对比例,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增强群众的支持率。同时,积极掌握土地流转不畅情况,向镇党委、政府进行反馈,并提出先易后难、先中心示范后周边带动的建议,取得了很好效果。
当好“战斗员”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为给村民作表率,胜利村党支书农集福带头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率先让出自家土地3亩地用于土地流转,积极发动本屯群众参与土地流转500多亩;积极配合镇工作组工作深入土地流转的一线,与工作组共同经受风吹日晒,甘受辛劳,无怨无悔。同时,党员干部主动联系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认真核实地块和面积,查漏补缺,并走村入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主动参与到土地平整规划中去,对水利渠道开通、机耕路建设、地块平整利用等都提出宝贵意见,加快了土地流转的进度,为协议顺利签订作出积极贡献。
当好“调解员”
永州镇积极把握好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流转的前提是依法自愿有偿。坚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不搞强迫命令等违反农民意愿的硬性流转,注重调动流转各方、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促进土地流转的强大合力。胜利村一些村民受传统思想影响,不少农民对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甚至反对土地流转,为解决此类问题,党员干部们就土地纠纷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党员干部们在找证据、讲法理、走程序等方面给予群众指导,随着试点项目的持续深入开展,胜利村群众对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有更深刻的认识。永州镇土地流转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土地流转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当好监督员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蔬菜基地解决用地难、用工难、种植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永州镇纪委成立用工用地专项监督小组,督促镇政府把临时党支部建到产业链上,组建党员服务队到村屯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同时要求镇政府各职能部门主动对接,积极协调解决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种植总规模达2038亩,蔬菜总产量6000吨以上,产值达1.2亿元,辐射带动周边14个自然屯约900户农户增收致富,为当地提供16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村里有150户脱贫户通过务工、土地流转租金等方式实现年增收人均4000元以上,收入大幅度提升,为胜利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贡献。
编辑:崔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