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大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做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尚书·五子之歌》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大意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太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青春永驻的百年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完成一件又一件的大事,正是因为一代代党员干部将“根”深植于群众心中,为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提供不竭动力。2021年,我作为刚毕业的选调生,被南宁市纪委监委选派至武鸣区马头镇四明村担任村支书助理,在经历一年多的驻村工作生活,我对深植于群众心中的“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把根深植于群众心中,需要俯身弯腰,主动融入。犹记得,刚开始驻村时,我早早地便来到村委办公室,等待群众来办理业务,但一天下来,找我帮忙的群众屈指可数,相比之下,旁边的村干部却是忙到“飞”起。巨大的落差,让我不仅思索,明明我时时刻刻都在办公室,为何群众都不愿意找我办事?顿时,强烈的失败感涌上心头来。那段时间,事情是少了,但心里却是空的。经村支书跟我解释道,我刚到村里,说着一口“外地的口音”,本来与当地群众就有陌生感,再加上年轻的面孔,群众都不太信任我能办好事情,都愿意找“熟练”的村干部,我应该主动融入到群众中去,询问群众的急事难事,将“生”脸混成“熟”脸,群众才会相信我。从此,我开始挨家挨户地上门做自我介绍,和群众唠家常,掏心窝;闲暇有空,便到田里帮助乡亲们干农活。久而久之,村里的乡亲们便对我这个夹杂着“外地口音”的年轻人不再感到陌生,到村委找我办事的群众逐渐多了起来,事情多了,人就忙了起来,心里便就踏实了。为此我明白了,与群众打交道,不能“坐等靠”,而是要带着真情、真心,主动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样在群众心里的“根”才能扎的深。
把根深植于群众心中,需要多接地气,多讲“白话”。前段时间,村里在进行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一如往常,我和包片村干部到各个村民小组里进行政策宣传,在介绍完改革政策后,我发现乡亲们都低下头保持沉默,亦或者打起来哈欠,顿时我明白了,我并没有将该项政策向群众讲好、讲透。村里的乡亲们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知识文化水平不高,连“股份”一词的含义都没了解,更别谈政策上的其它改革内容。于是乎,我开始转变讲解的思路,将政策里面的股份合作社改革比喻为重新“数人头”,并在讲解过程中夹杂着刚学不久的“土话”。慢慢地,蹩脚的“土话”收获到在场群众的目光和笑声,直白的比喻,也让群众们点了点头,带着满意的笑脸在同意改革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为此,我深刻感受到,向群众传达政策并不是简单地走过场、搞形式般将文件、上级精神进行机械式“复读”,而是要善于将文件上的书面语言翻译成 “口语”“大白话”,多用算账、举例子、打比方等方式讲解给群众,这样在群众心里的“根”才能扎得牢。
把根深植于群众心中,需要虚心倾听,解决民忧。选调生在驻村的第一年要求走遍全村农户家,了解群众想什么,难什么,盼什么,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实事。我在走访时,便有不少群众向我反映,村里小学门口的道路由于未平整硬化,道路凹凸不平,学生们上下学时稍有不留神就会被绊倒,道路旁的杂草若修剪不及时,便会长得和周围的运动器材般高,不少孩子在玩耍时会发生被杂草划伤的现象,群众们都希望能修正好学校门前的道路,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了解事情原由后,我便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商议修整学校门口道路问题,然而资金问题成了最棘手的问题。村集体经济有限,无法再为此开支,向相关单位申请项目资金,项目需要评审、入库、排队等,一时半会资金也无法到位。群众利益无小事,而且事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大事,一刻也耽误不起。于是乎,我转变思路,向后盾单位市纪委监委汇报相关情况,领导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解决资金问题,学校道路修整得以顺利开工。在完成学校道路平整后,曾有村民家长送自家地里的香蕉来感谢我,那一天的香蕉是我吃过最甜的香蕉。为此,我深刻体会到,当好人民的公仆,要多了解群众的痛点、难点,多办暖人心的实事好事,让群众从小事中、从细节上感受变化、看到变化,这样在群众心里的“根”才能扎得牢。
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以表达自己“根”在祖国,对侵略者铁蹄猖狂践踏祖国大地的愤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我们眼里也要常含“热泪”,把“根”深植于群众心中,对群众抱以热情,真正把自己当做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修改清代郑板桥《竹石》所写到,“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编辑:罗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