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今天上级那个会议让咱们把会议精神落实一下,您看怎么安排?”
“听我的,你把那个会议精神投到咱们大屏幕上,你再组织几个人拍个照片,然后你写个会议纪要,我签个字就行了。”
“但是上级还发了一个文件,这个文件要求比较麻烦,可能涉及咱们单位的近期工作。”
“百度一下写个报告,然后拿来给我签字。”
“那这个文件要求我们出个实施方案呢?”
“实施方案还不简单,你拿去年的实施方案复制粘贴一下,然后我再给你签个字,我们就算完成了。”
“领导不愧是领导,就是体谅下属。那我就去了。”
“去忙吧,去忙吧,记得把门带上。”
以上这个场景是多么熟悉,想必现在类似“领导体谅”式的形式主义还存在各部门各办公室里。
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空”字当头、“虚”字挂帅,既有老问题,又有新表现,牵扯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精力:检查调研时,上级领导“兵马未动,招呼先行”,下级单位安排“经典线路”“门面工程”;精准扶贫时,求合影拍照、忙填表造册,过分强调“痕迹管理”;落实政策时,层层开会、层层传达,看似层层落实却变成“层层落空”……这些“巧隐形”“悄侵占”“不作为”“懒作为”,损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的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大局,对党的事业贻害无穷。
为何形式主义难以根除、屡消不灭呢?究其原因,一是政绩观扭曲、功利心作祟。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不实际出发,热衷于搞声势浩大、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二是懒惰怠政导致的作风漂浮。一事当前,不是考虑怎么落实才能产生最佳效果,而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最好是不费多大力气,不下多大功夫就能把事办了,至于效果不效果就是其次了。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想通过采取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把工作落到实处,不仅是痴人说梦,更是自欺欺人。三是按照过往的路数和经验盲目决策、上项目,思想跟不上形势变化,方法跟不上实践需要,简单地拿过去老一套的东西敷衍塞责,就会滋生形式主义的做法。
常思为官之责,以国为家,以民为子。“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为官者,身穿百姓衣,日食百姓饭,权力源于百姓,当以百姓之托为己任;身受国家惠,日用国家物,利益属于国家,当以国家重任为使命。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爱民之情,始终想群众所思,急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干群众所盼。力戒形式主义,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方面要引导各级机关坚持走群众路线,多去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官兵讲,注重工作实绩,不能简单以“痕迹”多少来评判工作的好坏。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为了名利而工作,要心系群众,不谋虚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坚持学习教育活动与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结合起来,把上级要求与工作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一线,认真察访民情,了解民意,广泛征求意见,使做出的决策和采取的举措更加符合群众的愿望和利益,防止出现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继续坚持与持续深入地走进基层,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好的生活。
重形式、轻内容,重布置、轻落实,重过程、轻结果的惯性作法,工作作风的飘浮不实,是助推形式主义长盛不衰的“营养剂”。重名利、轻质效,重短期、轻长远,重官旨、轻民意,往往为我所用的取舍和本末倒置的片面追求,是驱动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内在动力”。其表现为爱面子、争虚名,图热闹、吸眼球,贴标签、抢政绩,名利思想迷眼熏心。君不见?生搬硬套的盲从者有之,迎合取巧的虚荣心澎胀者有之,标新立异的任性者有之,无外乎扭曲的好大喜功的政绩观作怪。形式主义往往是完全脱离实际,不是头脑一热想当然,就是闭门造车,本可不应行文、开会的,本没必要的考核、督查的,仍执意要搞。本有现成的大数据平台或相同的材料可利用,硬是要单独去层层收集一套。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显示领导或部门的权威和能力。把简单的事复杂化,把平常的事情扩大化,错误理解和误读上级会议、文件、领导指示精神,有时甚至以抓创新、推行精细化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之名行形式主义之实,去宣扬去推广,兴师动众,层层加码,不计成本,不讲效率,随意折腾,不少层级不少同志为此经常日夜加班,劳累奔波,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这种极不负责任的劳民伤财之举,已不堪重负,极为反感!
兴利除弊,势在必行。知耻而后勇,要纠偏改正就必须自我革命。要敢于对形式主义坚决说“不!”。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关键在于各地各级领导机关及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自觉抵制文山会海、繁文缛节、作秀摆谱等形式主义的肆虐和侵袭;重点在于制度建设的完善及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严格督查,跟踪追责,使各种形式主义的魅影无处遁形。正如古人所云,“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事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推进工作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雷厉风行、见底见效,面对难题敢抓敢管、敢于担责,形式主义这个病,才能从根儿上得到医治。
编辑:张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