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廖,你帮扶的脱贫户,有一户务工收入跟去年收入相比较,明显下降了40%,你去看看是怎么回事,把情况了解清楚后报给我吧。”一大早,镇乡村振兴办的同事喊住了我。
冬日的早上,风和日丽,晨光熹微。我刚刚整理完审理卷,就听到有人喊我。我的脱贫户收入下降?是谁呢?我赶紧跑到电脑前仔细地看了一眼名字,原来是2016年脱贫户陈大哥。
陈大哥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他是肢体残疾,身高不足一米三,妻子患有精神类疾病,每个月都要到医院拿药,两个儿子都在上小学,很懂事也很听话。作为一家之主,陈大哥硬是靠他小小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幸福美满的家。
陈大哥虽然身体残疾,但他志不残,为了养育好孩子,他什么苦都吃。自己种了两亩优质稻,申请了产业奖补。还每天早出晚归,帮人家卖猪肉,每个月能有2500元的收入。日子过得还算有滋有味。但是去年因为疫情的原因,雇主不再雇用陈大哥了,没有其他的劳动技能,身体又残疾,陈大哥也暂时没找到其他工作,就没有务工收入了。
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我将此情况报告给了镇乡村振兴办,同时也为陈大哥担忧,他没有了务工收入,光是靠低保和残疾补贴,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的两个孩子还在读小学,老婆又常年吃药控制精神疾病,得给他解决务工问题才行。于是我联系了镇社保中心,说明了陈大哥的情况,社保中心工作人员结合陈大哥身体情况和劳动能力,建议他到马王圣音电子厂务工,一来可以增加收入,二来电子厂离家很近,务工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家庭。听到这一消息,我很激动,马上联系了电子厂的负责人,负责人表示非常欢迎陈大哥来工作。我把这一好消息传达给陈大哥,陈大哥也激动地表示可以马上上班。
现在,陈大哥晚上照顾家里,白天就在电子厂务工,每月收入2300元,终于实地解决了他没有务工收入的情况。
12月中旬,我还是和往常一样,穿过狭窄弯曲的小路变道,来到陈大哥家开展帮扶活动。
刚坐下,我手里拿出带来的扶贫政策宣传资料,一一详细地向陈大哥讲解各类政策。我把这些政策宣传单放到了陈大哥手上,对他说:“陈大哥,您有想要了解的政策,就看一下清单,如果有想要深入咨询的,可以再联系我。”我还向陈大哥询问了他最近的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基本医疗、儿子上学、安全住房、饮水安全等情况,陈大哥就笑着对我说:“小廖,每次与你交谈,听你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我的心里别提有多舒畅。”
看着陈大哥的笑脸,我也由衷地替他感到高兴,就像我们自己要奔向新的生活一般。这次核查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编辑:张敏静